
(摄/ 郑颖坪)
从台北车站出发前往花莲,以往在火车上看到的都是和家人朋友一起去观光的旅客。但我这天看到的,很多都是要到光复参与打扫,穿着雨鞋,被称为“雨鞋超人”的年轻人。多数人手中拎着铲子,背着随身包,每个人都带一颗着为他人服务的心,朝灾区前进。
抵达光复火车站,几乎全车乘客都下了车,队伍浩荡。我们也跟着下了火车,火车站人山人海,造成大家在月台上停滞不前,过了约半小时,我们才慢慢地走出火车站。
出乎意料的是,光复小镇的大街上,也站满了自愿前来清理的民众。许多人都在等待被分派到住家或店面去做清理,有些人的衣服和裤子上已沾满了淤泥的痕迹,我想他们可能已经打扫完,要乘搭下一班的火车离开。
我们在车站外的“慈济休息联络处”与大队整合后,就带着手套、铲子和扫把,跟着静思精舍常住师父和所分到的小组向指定的店家出发。
街道可谓是满目疮痍,四周都是成丘的淤泥,间中还夹杂着日常用品、家具、衣服、垃圾等。有些小巷更是被清理出来的淤泥堆满,只剩下一条羊肠小道供大家行走。沿途还有许多被称为“山猫”的小型挖掘机和大卡车,不停地清理街道上的淤泥和垃圾。
我们一行人,包括领队的三位常住师父,都小心翼翼地步行在充满淤泥的大街小巷。有些地方因为淤泥比较厚,走起来格外费力。师父提醒我们踩着前人走过的足迹前进,这样才会比较安全。每一步都需要非常谨慎,因为淤泥具有粘性,若雨鞋陷入淤泥内,拔出来需要一些力道和技巧;若走得太快,一脚踩错就会失去平衡,跌入泥沼。
大概步行了十五分钟,我们抵达了一栋两层楼的店屋。这原本是一间传统民族服装店,但水灾泛滥之后,店里一片狼藉,所有的物品都变成了垃圾,只剩下满屋的淤泥。
一走进厨房,我便拿起铲子,把地上的淤泥铲起来倒进手推车。看似简单的举动却非常吃力,因为地上的淤泥有将近半尺高,且粘性很强。随后,其他年轻志工和精舍师父,也提起铲子加入其中。
过了不久,推手推车的师兄在推了几趟后便坐下休息,我便快点接手,开始帮忙推手推车。铲泥虽吃力,但要把一车的淤泥推出去倒在马路上,更是费力。每一个堆满淤泥的车都将近一百斤。加上店门外有凹凸不平的小沟渠和淤泥,必须要以小跑借力的方式才有办法完成“倒泥”任务。
我来来回回推了十多趟车后,也和刚才的师兄一样,双手和腰已经累到不行,需要坐下来小休。可转头看见厨房内的师父们,不顾满身淤泥,一心投入清理的身影,让我不禁升起敬佩心。师父不知疲惫的模样,显示了“雨鞋超人”的精神,同时鼓励我要把握因缘,尽量付出。
服装店老板娘也在现场一起清理。小休时我们与她家交谈,她在说起此次灾情严重,在提及台湾民众为乡民们付出时,还流下了感动的落泪,口中不停道谢。一旁的师父和师兄姊们,也不停地给予她鼓励,画面令人感动。
经过几个小时的清理,我们只是把店铺和后半部厨房内堆积的淤泥清理掉一大半而已。常住师父说,这间店铺可能需要再多两天才能全面清理完毕,因为还有一个堆满淤泥的地下室尚未开始清理。这一刻,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一次的清理,需要这么多善心人参与,因为要清理慈济所承诺的近千户受灾住屋,的确不简单。
返回光复车站的路上,我们看到了一些住家和店面已清理完毕,屋主正在用清水做最后的冲洗,脸上也漏出了一些笑容。路上依旧有许多刚完成清理的年轻人,他们的衣裤和雨鞋依旧都沾满了淤泥,拖着疲惫的身躯,拎着尚未清洗的铲子,漫步走向火车站。
在光复,我看到大家愿意为他人付出美善的一颗心,内心有了不一样的体会。感恩有因缘来参与,也让我再次提醒和警惕自己,静思语中的一句话“明天先到,还是无常先到”。我们要时时把握每一分秒的当下,并忏悔发愿,把自己的本分做得更好。
回程的火车上,依旧挤满了人,但与早上来程不同的是,大家脸上都挂着满心的笑容,那是打从“雨鞋超人”心底发出来,清净的欢喜心!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