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摄/ 曾美珍)
“阿嬷,你在想什么?”
“阿嬷,你可以告诉我,你在难过什么吗?”
“阿嬷……”
护士贴在阿嬷耳边不断呼唤,104岁的阿嬷,脸上除了有岁月痕迹,还有浓浓的“苦”。
这是是我第二次随着居家临终护理护士去看阿嬷,距离第一次见面已是半年前了,那时阿嬷精神不错,坐在椅子上,悠闲摇晃着左脚。失智的阿嬷无法很好与人交流,不过看到护士医生们到来,还会热情打招呼:“你们来啦?今天怎么这么早?”
阿嬷很瘦弱,但胃口不差,最爱吃叻沙,调皮的她常趁佣人外出买叻沙时,偷偷从椅子上下来走动,无奈双脚无力,也就这样常把自己跌得伤痕累累。
“阿嬷,你不可以下来走路,知道吗?你看你跌倒受伤,痛痛啊!你看,这样是不是痛?”
“痛!”
护士轻轻碰了碰刚包扎好的伤口,阿嬷痛得微微一缩。
“阿嬷,你知道痛,就不要再下来走了,好不好?乖乖坐着,好不好? ”
护士温柔地在耳边交代着,阿嬷像听话的小朋友,不断点头。
当我第二次再看到阿嬷,她变得很弱,平时摇晃的小脚,也晃不起来了。苍白的脸上写着满满的苦,让人看了心很酸,护士马上凑上去安慰,阿嬷欲言又止的反应让整个表情更苦了。
事后我们猜想,患有失智的阿嬷,此刻的思绪应该回去了最痛苦的那些年。这一刻,我突然才意识到,原来能开口向旁人诉苦,也是一种福报。
第三次见面,阿嬷已无力再睁眼看我们了,连皱眉也费力。我们站在床边,静静地看着她,无能为力。
临终关怀,最终目的希望病人能减少痛苦,放下心结,好好善终,但是阿嫲心里的苦仿佛被上了层层枷锁,至于钥匙在哪?天知地知阿嬷知。
那次探访后,我以为还会有第四次,结果在三星期后的一个早晨,电话响起一条让人心碎的信息,阿嬷离开了。
“我到的时候,阿嬷喘得很厉害,我在她身边说:‘阿嬷,你放下所有的痛苦吧?把所有痛苦留在这里,安心随着您的主去吧’,阿嬷听完就开始流泪,接着呼吸慢慢转弱,不久后就没了呼吸。”
听护士说着和阿嫲的最后一面,我们都红了眼眶,几颗心揪在一起。陪伴阿嫲走完这一生的,是女佣和临终护士,阿嬷心里等着的人始终没出现。
“临终关怀,陪伴病人善终,是我最大的目标,但是阿嬷真的让我很心痛,我尽我最大的努力陪伴,阿嬷最后的这几个星期,我几乎每天都来看她。真心希望此刻的阿嫲,已脱离一切痛苦,重新出发。”
临终护理护士哽咽地说着,她已尽全力了,毕竟心结这回事,旁人只能引导和陪伴,只有当事人才能解开。
“走吧,是时候出发,我们今天要去看的个案是……”
抹干泪水,笑了笑,护士收拾了一下文件和医疗包,开始新一天的行程,在临终护理服务里,要学会放下的,不只是病人和家属,还有陪伴的护理与社工,当然也包括我这位“过客”。
摇晃的小脚、写满苦字的脸,时刻在脑海出现,几面之缘的阿嫲,给了我很深的教育。生命长短我们无法掌握,但临终那刻,若想要笑着离开,现在就得开始锻炼“心”,及时解开枷锁,不然时间长了,生锈长茧,就难了。
祝福阿嬷。
征稿 / 您也有温馨故事或心灵桃花源與大家分享吗? 欢迎大家投稿至editorial@tzuchi.org.s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