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摄 / 蔡佑良)
问题:
是否真有“冤亲债主”?“做功德”回向能否消灾厄?
上人的回答:
上人引述唐朝悟达国师遇迦诺迦尊者,以三昧水濯积世怨雠的故事说明:“经过十世之后,晁错仍能找到将其斩首的袁盎转世的悟达国师,这就是‘执’念,相当极端,但因袁盎十世皆为高僧,心正气盛,使得晁错无法近其身,执着之心仍在,怨结仍未解。国师甫生傲慢的心念,就让晁错趁隙而入,产生人面脓疮,幸得迦诺迦尊者救护,解冤释结。其实,只要放下‘执着’,自然心开意解。”
“人人在过去生所写的剧本,就是现在生舞台上演出的脚本;现在所做,则是在写来世的剧本。若是常想自己所做积存了多少功德?那就是有限的功德。更何况,我们不该为了功德而做,慈济人是认为应该做的事,做就对了,并且从做中得欢喜。”
上人为了导正其迷信的观念,谆谆再言:“现今科技发达,医疗仪器亦十分精准,若是自惊自疑胡乱臆测或求神问卜,都是徒然。若检查报告一切正常, 没事就是健康;若身体不适就要靠医师治疗,心理有疑问则来找师父倾谈,心中不要有挂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