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图片来源:Envato)
智慧与烦恼就如天平的两端──烦恼多一点,智慧就少一点;烦恼若轻一点,就能增加智慧。倘若能敞开心胸,多去关怀社会人群,内心就没有空间装载烦恼。修行就是要学习去除烦恼,让自己拥有平静的心。心静,境界自然明朗;心若不静,外境也会随之紊乱。
有一则小故事──有个人遗失了昂贵的名表,十分心急,赶紧请大家帮忙寻找。于是很多人都热心地帮他找,但是翻箱倒柜都找不到,最后大家找得精疲力竭,只好稍作休息。此时有位年轻人自告奋勇,要独自再去找。他请其他人在房外等候,自己走进房间里,却坐着如如不动。
大家都觉得奇怪──他要找东西,怎么一直没有行动?所以,大家也静静地看着这位年轻人究竟要做什么。坐了一会儿,年轻人突然站起来钻进床底下,出来时,表就找到了。大家兴奋地问他:“你怎么知道手表在床底下呢?”他说:“心静下来时,自然可以听到手表的滴答声,也就知道在哪里了。”
当我们静下来时,就能听到外界很多声音,有往来汽车声、高空飞机声、窗外虫鸣鸟叫声......因为心静会比较敏锐,外面的境界即历历可辨。倘若在静中能多用心,智慧便从中而生,这也就是正念、正定;正定是指内心无邪思、无邪念、无烦恼。
近年来有许多人喜欢修学禅坐,其实日常生活中,担柴挑水无不是禅。譬如:很久以前有位小沙弥从小就在寺院中修行,他每天勤奋地和大众轮替职务,不是种菜就是做厨房的工作。有一天,他在厨房摆放碗筷,老和尚看一看,就问他:“小沙弥,你在做什么?”小沙弥回答:“我在摆碗筷。”老和尚又问:“你的心在想什么?”小沙弥说:“什么都没有想。”老和尚就说:“可惜啊!你现在如果想着‘我在和大家结好缘’。欢喜地摆碗筷,等会儿有很多人来吃饭,你就已经和大家结了好缘,这样就是正精进。”
这则故事正是告诉我们,只要有心,时时都是修行的好机会。所以,待人处世要知足、感恩、善解、包容;若能如此,内心自然会平静、祥和,则智慧与禅定即能不求而得。